秘訣

基礎攝影:掌握曝光金三角 精準曝光無難事

在相機上面,決定一張照片亮度的要素只有三個:

光圈、快門、感光度

我們會稱這三個要素叫做曝光金三角。它們都能夠獨立決定照片的亮度,但除了亮度以外也各有自己的特性,所以拍攝的時候會依照不同的畫面需求分別做增減。不論你是剛開始學習攝影的超新手,還是已經是在攝影業界多年的超級大師,你必然會使用曝光金三角來替照片增減亮度。如果要說學習攝影最重要的事,就是了解這三者的互動關係,還有它們彼此的特性。

by Kimin

Article Categories

001曝光金三角

光圈 - 光線進入的開口

F1.8
F2.8
F4
F8

光圈所代表的是進光量的差異。大光圈最直觀的意義就是進入的光線更多、照片會越亮,小光圈則相反。看上面四張圖就可以理解,進入鏡頭的孔洞越大就是大光圈。但光圈「值」是與光圈大小相反的:「數值」越小,光圈越大,是一個呈現倒數的關係。

例如上圖的 F1.8 就會比 F8大許多,F8 也會比 F22 大許多。通常 F1.8 就已經可以算大光圈鏡頭,上圖是 FE 55mm F1.8 ZA 光圈範圍是 F1.8 - 22,但 Sony 也有所謂的「超大光圈鏡頭」,例如 FE 50mm F1.2 GM 該鏡頭的最大光圈高達 F1.2

SEL50F12GM
FE 50mm F1.2 GM

光圈除了決定進光量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甚至很多人覺得比控制進光量的特性更加重要,那就是控制景深。讓我舉個例子給各位看看:

F1.8
F8
F22

上面三張圖是在完全相同的構圖下,使用不同光圈所拍攝的照片。各位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發現背景的模糊程度有非常明顯的差異。F1.8 所呈現的背景遠比 F22 的模糊許多,但如果你再認真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 F1.8 清楚的範圍只有在黃色的檸檬片上,甚至前景(右下角)的咖哩都是糊的,而 F22 的照片不但整盤咖哩都是清晰的,就連稍微後面的拿鐵杯也算在清晰的範圍內。

這個清晰的範圍就是「景深」。要真正理解景深你不能從上圖的視角來看,你要跳脫出來,從整張照片的側面來看,如下圖:

景深範圍示意

 

景深是一個範圍的概念,F1.8 清晰的範圍只有那片檸檬、F的景深大概是從盤子前端到水煮蛋、F22 則是整個盤子。或者換個方式來說,你可以說在我站的這個拍攝距離下,F1.8 的景深大約只有 0.5 公分、F的景深 公分、F22 的景深 15 公分。

所以在攝影裡會常提到「淺景深」,那是因為這個清楚的範圍非常小,所以距離這個範圍以外的東西就會越模糊;相對來說除了淺景深以外,「深景深」意思是這個清楚的範圍非常寬,代表畫面中可能絕大多數東西都是清楚的。

關於淺景深,我再舉一個可愛的例子:

F4
F8

在相同的距離下,F比 F有更淺的景深,所以 F的背景會比 F的更模糊、更容易凸顯主體,看照片的人會很容易立刻抓到畫面的重點是什麼,而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擾而分心,畫面看起來也會更乾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家喜歡使用大光圈拍照,因為它可以強調主體,並且虛化背景,讓你的照片看起來非常引人注目。

快門速度 - 光線進入的時間長度

快門

快門速度應該是曝光金三角裡最容易理解的概念,單位是秒。

要用最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說,大概就是你把水壺倒水進杯子的這段時間,如果你一直倒水不停下來,我們假設 20 秒好了,肯定最後是整杯水滿出來;相對來說如果你只倒一下下就停,例如半秒鐘,那可能水杯的 1/3 都還沒滿。

快門速度也是一樣的,意思是你允許光線進入相機多少時間,如果這個時間太長,結果就是光線累積太多,造成「過曝」,也就是畫面過亮;相對來說如果這個時間太短,那就是「曝光不足」,畫面可能就會很暗。我們舉以下的例子來說明這個概念:

過曝(1/80s)
曝光正常(1/250s)
曝光不足(1/640s)

上面三張照片都只有透過更改快門速度來改變照片的亮度,請各位注意後面的數值,分別是 1/80s1/250s1/640s,它們不是三秒鐘,也不是一秒鐘,而是八十分之一、兩百五十分之一與六百四十分之一秒。通常我們在討論快門速度的時候,數百至數千分之一秒可能佔了多數使用情境。現代絕大多數的相機可以設定曝光時間的範圍通常在 30 秒至 1/8000s 之間,這也幾乎已經涵蓋了大約 95% 的拍攝主題。

快門速度的使用數值會因為使用的場合來做改變,完全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但在常見的情況下,我們會在亮的場景偏向使用短一點的快門速度,而在暗的場景使用長一點的快門速度,以補足亮度的過多或不足。這是以亮度作為基準的考量。但快門能功用當然也不僅僅是控制亮度而已,凝結主體的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越短的快門速度就越容易拍到清晰的影像,所以讓攝影師可以使用快門來凝結主體。例如 1/1000s 畫面中的人肯定是清晰銳利,但如果你用 1/10s 拍人的話,除了畫面中的人很有可能自己就會因為晃動而模糊,拿著相機的人也非常有可能因為呼吸或站不穩而造成手震。所以果你是想要拍攝移動快速的主體, 例如生態或是運動類的主題,可以試著將快門速度調得再短一些。下面我們舉一個很動感的例子:

1/320s 
1/4000s

你可能覺得 1/320s 已經是很快的速度了,但對於一條衝刺的狗狗來說,1/320s 還不夠捕捉牠的興奮,注意到左邊的照片裡,牠的毛都已經呈現一種流動感,甚至就算是背景都有移動造成的模糊產生——那是因為我鏡頭跟著狗狗快速移動造成的模糊,不是因為大光圈淺景深造成的。

相較之下各位請看右邊,使用 ZV-E10 的最短快門速度 1/4000s 所拍攝,狗狗的毛髮根根分明,背景也是完全沒有移動造成的模糊。牠在空中一口咬下飛盤的畫面,在四千分之一秒這樣極短的時間下被捕捉的一清二楚。拍攝時開啟 ZV-E10 的 [Hi+] 高速連拍,一秒 11 張的拍攝速度讓這類主題會非常容易上手喔!

但誰說照片一定要清晰銳利呢?攝影是沒有規則可言的,請見下方範例:

1/200s, F5, ISO100
1/5s, F22, ISO50

如果我想要呈現這家店人聲鼎沸的樣子,我可以選擇像左邊使用 1/200s 來凝結畫面;但我也可以用右圖 1/5s 的慢速快門,製造一點人在流動的感覺,畫面看起來會更動感,好像大家都想要進這家店吃飯的樣子。

所以快門速度該如何設定?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的使用方法,端看場景,也看你的創意來決定。

感光度 - 相機對於光線的敏感度

感光度 - 相機對於光線的敏感度

光圈是一個孔洞的大小你很容易明白、快門速度就是一個時間的長度也很直觀。但感光度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呢?感光度其實就是感光元件對於光線的敏感度

感光度其實不是數位攝影才有的概念。如果你有使用過底片相機拍照的話,你一定會知道在底片上會有標示不同的數字,例如 100200,以及搞不好你家裡儲藏室翻一翻還會找到的 400 度底片。這個數字就是感光度。我們在數位相機或傳統底片上通常會稱之為 ISO 值。

ISO 值越高,代表對相機光線就越敏感。換句話說在相同的光圈與快門速度下,ISO400 的照片亮度會比 ISO100 來的亮、ISO1600 會比 400 來的亮;簡單來說數字越高就越亮、越低就越暗。過去底片有做到 ISO1600 幾乎已經是極限的特殊底片,但數位攝影隨著處理技術的提升,ISO 可以輕易的到 640012800,甚至 Sony α7SIII 可以做到 ISO409600 這種非常誇張的水準。

既然這樣的話,那簡單,我在亮的地方用低 ISO、暗的地方使用高 ISO 就可以了對吧?基本來說這個概念是正確的。但凡事都是一體兩面,高 ISO 對亮度更敏感,更適合在陰暗環境下使用,但相機的高 ISO 都有一個特性,就是畫面會有雜訊。而且 ISO 越高,雜訊越多。舉個例子各位就會明白:

下面兩張圖都是同一個寶寶,但分別是在戶外與室內拍攝,亮度差異十分巨大,並且分別使用了不同的曝光組合,最大的差異就是感光度高低:

ISO100, F4, 1/125s
ISO2500, F4, 1/30s

老實說,除非感光度開得恨天高——例如超過12800——否則不把照片放大你是看不出來雜訊的,所以你看不出來上面兩張圖片有什麼差別很正常。我們把這兩張圖分別放大來看:

ISO100, F4, 1/125s
ISO2500, F4, 1/30s

這樣應該就很明顯了,你可以注意到在 ISO100 的照片裡畫面非常乾淨,皮膚的紋理與眼睫毛的細節都能清楚的捕捉,你甚至可以看得見寶寶眼皮下的血管;但右邊的圖就有明顯的、不存在於真實世界中的雜訊,不僅如此,眼睫毛與眉毛的細節也相對少了許多,這也是使用高 ISO 所相對要付出的代價:雜訊增加與細節的丟失。但相對來說,如果你不把照片放得這麼大是看不出來的。

曝光金三角的實際應用

曝光金三角的實際應用

將光圈、快門、感光度三者相互搭配,得出一個最適合拍攝主題的組合,是每一位攝影師在按下快門前都會面對的事。它對於初學者來說的確有點複雜、有些難以掌握,但就是因為同時存在三個變數,讓攝影這件事千變萬化,尋找最適合的曝光組合這也是拍照的一大樂趣。

三個曝光要素都可以獨立的調整亮度,那我們該如何搭配組合呢?所以我們通常會將這些要素的特性也一起考慮進去,用這些依據來決定曝光組合。

  • 光圈可以控制進光量與景深,如果你的畫面中有一個清楚的主體如人或寵物,那就可以開大光圈,讓背景模糊;相對來說如果你拍的是風景,光線允許也可以考慮縮小光圈使用深的景深。
     
  • 快門可以控制進光時間與凝結畫面,如果你的主體移動速度很快,那就可以縮短快門時間,藉此減少主體模糊,或者是自己手震的機率。
     
  • 感光度可以控制對光線的敏感度,調高可以在不動光圈與快門的前提下就讓畫面變亮,但相對來說你也必須付出畫面雜訊與丟失細節的代價。

接下來我會使用四個場景做範例,逐項分解為什麼我會使用這個光圈快門組合:

ISO1600, F4, 1/4000s

ZV-E10 + E PZ 18-105mm F4G OSS (SELP18105G)

我們用前面狗狗接飛盤的照片開始。在拍下這張照片前,我已經拍了一堆構圖成功但狗狗是模糊的照片,原因就是我把快門速度設定得太長了,1/320s 根本不夠,我決定這組照片一定要凝結住它,所以我就把快門選到 ZV-E10 的最短速度 1/4000s

快門速度固定了,接下來我就必須要考慮剩下兩個變數:光圈與 ISO。那我已經知道如果 ISO 很高的話雜訊會變多,我並不想要如此,所以我降低 ISO 的方法就是把光圈開大。大光圈的進光量大,所以相機對光線的敏感度不用很高,也能夠得到一樣亮的照片。所以在亮度 OK 的前提下,我選擇了 F與 ISO1600

如果上圖我設定的光圈是 F的話,ISO 就會變成 6400,雜訊就會很多。在這個環境下我沒有必要把光圈縮小,所以我使用了我手上的 PZ 18-105mm f/4G OSS 的最大光圈 F4拍攝。

ISO1250, F4, 1/125s

ZV-E10 + E PZ 18-105mm F4G OSS (SELP18105G)

拍攝地點是在台北大稻埕的某個騎樓,天氣非常好,就算光線都是從柏油路與對面建築物反射進來,太陽光依然還算充足。

光圈我選 F的原因是背景豐富的,用小光圈會讓整張畫面看起來雜亂。所以我毫不猶豫的使用大光圈拍攝。

接下來我可以決定的是快門速度。貓會動,我也會動,所以我要在「貓移動」、「我手震」這兩者都不會發生的情況下決定快門速度。但如果時間太短的話我的 ISO 又會飆高,所以我根據經驗,選了 1/125s 這個相對安全的快門速度拍攝。然後相機給我對應 ISO 的數值是 1250

這張照片如果我對自己的手持穩定度夠自信,我可以設定快門速度為 1/30s,那麼在相同的亮度之下對應到的 ISO 就是 320,畫面一定會乾淨很多。但一來,1/30s 可能貓轉個頭牠就糊掉了,我也有手震的風險。我只是街拍路過,拍了就走的,成功率會比畫面純淨度更重要,所以我選 1/125s。再來,我沒事不會把這張照片放大來看,ISO1250 畫面 OK 啦!

ISO100, F4, 1/800s

ZV-E10 + E PZ 18-105mm F4G OSS (SELP18105G)

上午 11 點的陽光,從室內走到室外都會因為刺眼而讓眼睛稍微縮一下。因為光線充足所以我光圈設在 F4...等等,前面兩張照片光線沒有很充足,所以開大光圈可以理解,但這裡這麼亮開 F4 是有事嗎?

我會這麼做又牽扯到光圈的另外一個特性:縮光圈會讓畫質變好。通常一顆鏡頭最銳利的光圈通常落在 F5.6 - F8 這個區間。那你一定又覺得奇怪,光線充足,我為什麼不為了讓畫質變得更好選擇小一點的光圈呢?

其實現代不論是 APS-C 或全片幅的鏡頭,品質都已經做到相當好的程度。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光圈全開跟縮光圈的畫質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除非是這張照片必須要取得最佳畫質,否則一般來說不放到很大是看不出來的,一般出遊的紀錄照不細看其實 F4、F5.6、F8幾乎不會有差異。

所以這張照片其實我並不是刻意選擇 F4,而是前一張照片需要 F拍我的小朋友,但鏡頭轉一下拍景物,就算不改變設定,我依然能夠得到品質相當好的照片。簡單來說:我懶,但畫質依然優秀。

如果這張照片你想要追求極致畫質,試著將光圈縮到 F8,快門速度會變成 1/200s,依然不會手震,而同時也能保有 ISO100 非常乾淨的高畫質影像。

ISO500, F4 ,1/40s

ZV-E10 + E PZ 18-105mm F4G OSS (SELP18105G)

光線不足的地方才能夠考驗你如何取捨曝光。這張照片是咖啡廳店內,光線進來的並不多,經過前面三張照片的洗禮,你應該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吧?

先把光圈開到最大,這顆鏡頭是 F4。大光圈除了進光量大以外,它也不會像慢快門速度讓畫面手震,也不會像高 ISO 會讓照片出現雜訊,所以在陰暗的地方如果沒有什麼特殊需求,我光圈一定是往最大的開。

再來就是快門速度與 ISO 兩者要做平衡。先從哪裡開始呢?不如從畫面主體的特性下手。畫面中的物體會動嗎?如果會動就不妙了。畫面中的物體不會自己動,所以我可以把快門速度拉長,讓光線有更多時間可以進入感光元件,這樣一來感光度就不用擔心會飆高。

你可能會問:「快門時間拉長雖然主體不會動,但我的手會晃啊!會手震該怎麼辦?」目前 Sony 許多機身或鏡頭上就已經有內建 SteadyShot,也就是所謂的手震補償啦。我使用的 E PZ 18-105mm F4G OSS 就內建了這個功能,不管是 1/40s 還是 1/30s,甚至你覺得自信夠的話 1/10s 都可以試試看。可能不是 100% 會成功,但你多拍幾張總會有機會拍到銳利的畫面。最後我選擇 1/40s,相機給我 ISO500,雜訊也是相當低的。

最後,如果你可以在咖啡廳裡找到個桌面放好相機,或者是用杯子當作腳架來固定,那你更可以把快門速度拉得更長,我們說 秒鐘好了,那你就可以神態自若的把 ISO 降低到畫質絕佳的 ISO100,然後把光圈縮到也是最銳利的 F8,而且景深也足夠包含檯燈到背景牆面的區域。

多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從上面四組解說各位應該可以發現,在設定之前,我們都會先觀察主體是誰?它的特性是什麼?還有我會預期想要什麼畫面,十個人拍同一個場景,可能就有十種不同的設定。設定曝光沒有絕對的公式與標準,也沒有人會規定你照片該怎麼拍,所以我認為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直接出門實戰。

就算是拍到過亮、模糊、雜訊滿天飛,還是發現鏡頭蓋根本沒打開都沒關係,你按下的每一次快門都是累積一點經驗。從拍下第一張照片開始,你會發現第一百張、一千張、一萬張,甚至是第十萬張,每個數量級的增加,都會讓你覺得自己會有些不一樣。甚至或許一開始你可能看不太懂這篇文章,但帶著相機出門兩三次之後你可能就會茅塞頓開。所以不妨現在就規劃好行程,帶著你心愛的相機出門拍照吧!我們下篇文章見囉!

基礎攝影

跟著Kimin老師,一步步學習攝影基本學!
SonyAlphaUniverse

我們想請求訪問您的地理位置,以便為您提供定制的體驗。請注意,您可以隨時通過瀏覽器設置撤回您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