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訣

除了拍照也開始享受錄影的樂趣,快速提升錄影技巧大公開!

隨著手機錄影的普及,大家對於隨手用影片紀錄生活,也變成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過去影片拍攝上時常遇到的問題,也因為現在相機的進步,漸漸可以容易的讓一般人上手,也讓分享變得更容易。

與照片相比,因為影片可以保留聲音、搭上配樂,更容易將人帶回到旅行的當下,如果花費一些時間剪輯,也可以做出很有故事性的作品。

by 道慈

Article Categories

Body Category
Lens Category

那麼,該怎麼開始呢?

Sony 近年推出了許多機身,除了拍照以外,都具有錄影的功能,但對於沒有接觸過錄影的朋友來說,一下子從靜態的影像轉換成動態的畫面,難免會遇到一些小瓶頸,這邊就針對大家剛從拍照轉換成錄影時,一定要知道的幾個基本知識來做簡單的介紹。

幀率(fps)

如果有在拍照,對於”fps (frame per second)“ 肯定不陌生,也就是每秒拍攝的張數,尤其在一些特別強調連拍性能的相機規格,都會特別強調這項參數。那以錄影來說,幀率的重要性是什麼?又該怎麼理解呢?

其實我們對於幀率最容易的理解方式就是,還記得學生時期會在課本的角落,畫上一些火柴人的連續小圖,然後利用快速地翻動課本的頁面,讓那個小人像是活過來一般的動作,而你在每一個動作之間插入了越多張細節,整個動作就會越流暢,這就是幀率可以影響的部分。當你在每一秒鐘插入了越多張畫面,影片就會變得越流暢,可以想像每秒 120 張,畫面可以有多細緻。

但這時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因為人腦有所謂的「視覺暫留」,也就是我們大腦會自動把前面一個影像跟後面的影像組合再一起,直接說結論,人類的視覺,在 24fps 就足夠流暢了(極限可能會在 60fps 以內)。

那麼,為什麼還會需要錄製高幀率的影像呢?

假定 24 fps 就是我們可以觀看到「流暢」畫面的所需幀率,那麼當我們想要用慢動作來播放畫面,同時在每一秒都需要有「24張」圖片的時候,如果要放慢兩倍,就需要「48張」才能讓兩半慢動作的畫面,在每一秒都還是保有  24張」,以此類推,如果你希望用更慢的慢動作畫面來呈現你的作品,卻又要保留畫面的流暢度,你就會需要 60fps120fps 的錄影規格。

於是你就明白,為什麼很多人在新相機推出時,會特別在意這台相機可以錄製多少 fps 的影像了。

同時你也明白,如果你不需要慢動作錄影,其實你可以把參數設定在 24 fps或是 30fps,而不需要永遠都用機身的最高幀率來錄製,因為你也可以想見, 120fps 的檔案肯定會比 24fps 來得大上許多。

曝光設定

如果你很熟悉拍照,你會知道「光圈、快門、ISO」是我們在調整曝光時的基本參數,但當我們在錄影時,其實有一個參數是受限的,也就是「快門速度」。

由於快門速度會影響到畫面的流暢感,所以扣除掉特殊的拍攝手法為,多半的情況我們會將快門速度設定在幀率的「兩倍」(或是最接近值),例如要錄製 24fps,快門速度就是 1/48 秒,但因為相機沒有 1/48 這個數值,所以就可以選擇 1/50 。而錄製 60fps 時,快門速度就是 1/120

當然,當你很熟悉這些參數操作時,也可以利用放慢快門速度來達到畫面的模糊與延遲,例如本次拍攝在北港運用 FE PZ 16-35mm F4 G 拍攝的影片中,就運用了許多 1/8 快門速度的畫面。

但反過來如果在低幀率用的高速的快門速度,畫面反而會有些卡頓,這個部分,也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實際的嘗試看看。

技術是死的,想法是活的。

拍攝的穩定度

跟平面拍攝不一樣,動態錄影是一連續的畫面,所以「手震」與身體晃動會對畫面產生極大的影響,也是許多人對於「手持錄影」的印象,手震的感覺可以是一種風格,但那必須建立在觀賞者可以接受的狀態下,例如當年《柯洛佛檔案》上映時,就有許多觀眾表示感到暈眩不適。

以入門來說,先不考慮穩定器之類的輔助設備,善用機身、鏡頭上面的防手震功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又例如 Sony 最近的機身,多半有數位防手震的「積極」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消除晃動的問題,但當然,防手震不是萬能,多練習拍攝時的手感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試著把身體重心放低,試著夾緊腋來操作,都會有幫助。

另外就是先嘗試廣角、超廣角鏡頭,相對於長焦段鏡頭,廣角鏡頭可以讓晃動的視覺感受降低,對於入門,會比起望遠來的好操作。

α7IV + SEL24105G|影片截圖

今天我們在介紹鏡頭之前,我需要花一點篇幅來聊聊 α7IV 這台相機。主打針對「Hybrid shooter」而誕生的全新 α7 系列相機,當你拿在手上,與前代相比,除了握把手感的轉變外,有幾個非常明顯的差異。

α7IV + SEL24105G|影片截圖

首先是「翻轉螢幕」設計上的變化,考量到旅行中的自拍 vlog、多種角度錄影的需求,不再是單一方向的翻轉螢幕,包含當我們在室內進行直播、自己拍攝一些影片,也可以將螢幕翻轉面對自己,當作簡易的監看螢幕。

其次是在「模式轉盤」的下方,新增了一個「靜態影像/動態影像/S&Q轉盤」,透過簡單的動轉盤,就可以讓你從「拍照」轉變成為「錄影」的模式,甚至你可以透過「S&Q」快速的錄製慢動作的影片,我想對於影片後製不熟悉的朋友來說,也可以透過這個方式來享受慢動作下的世界。

當你從拍照的模式切換成錄影時,相機的選單也會同步的切換成錄影模式的選單,而機身上的每個自定義按鈕,也都會隨著你切換了模式而更改,代表說,一台相機可以完全針對「拍照」與「錄影」設置兩種截然不同的專屬配置。

α7IV + SEL24105G|影片截圖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當我在拍照模式的狀態下,機身上的 c3」按鈕我可能設置成「閃光燈模式」,來應對不同拍攝的場合,但閃光燈在錄影時並沒有辦法發揮作用,所以當我切換成錄影狀態時,「c3」按鈕設置成了防手震的調整,我可以快速的選擇我是要一般的防手震,或是會裁切畫面的「積極」防手震模式。

透過這個簡單的舉例,我相信你可以稍微明白,為什麼 α7IV 會是一台 Hybrid shooter」可以使用的相機,因為他針對了攝影與錄影上,都做了很大幅度調整與設計上的進步。

α7IV + SEL24105G|影片截圖

讓錄影變得更容易的功能

過去我們拿著傳統 v8 在錄影,影片的品質與專業的錄影設備比起來相去甚遠,導致錄影在過去一直是很難跨越的門檻,然而隨著錄影設備的進步,數位單眼相機的發展,在過去十年來,透過數位單眼在錄影功能上的進步,逐年讓錄影門檻降低,面向大眾,也間接促成了自媒體的發展,讓世界進入今天這個局面。

α7IV + SEL24105G|影片截圖

α7IV 機身上,增加了許多可以解決常見錄影問題的功能,例如針對特定鏡頭,透過裁切的方式消除「呼吸效應」。搭載了「積極」防手震,透過數位防手震的方式,讓即便沒有穩定器,依然可以拍出相對平穩的畫面。機身內建的調色功能,無論是透過「相片設定檔」,讓你回去後製時更容易上手,或是不想要再另外調整,想要直接使用這些影片,就可以利用「風格外觀」來做調整,甚至可以搭配「柔膚效果」,如此一來,即便不熟悉影片調整的方式,利用這些風格拍攝出來的畫面,只要再經過剪輯、配樂後幾乎就可以使用了。

當我們日常的拍攝進入手機時代後,唾手可得、套用各式濾鏡的拍攝方式,很快就讓許多人轉向手機影片拍攝的懷抱,但時至今日,受限於光學物理條件的限制,手機依然沒有辦法做到例如「淺景深」這樣的影像效果,在許多更為嚴苛的拍攝條件下,一台好的相機在手,還是可以為你帶來更多可能性。

透過 α7IV 這些方便的功能,再搭配上相機先天的優勢,我相信能夠讓對於偶爾有些錄影需求的朋友,可以更輕鬆的用不同方式來記錄生活,接下來我們就分享一些,如果你同時會想要錄影的話,很適合可以搭配上的一些鏡頭。

α7IV + SEL24105G|影片截圖

FE 24-105mm F4 G OSS 是你最佳的夥伴

我想我們都很明白使用帶有 OSS Optical Steady Shot防手震的鏡頭在拍攝影片上會具有很大的優勢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分享過旅行的好夥伴 FE 24-105mm F4 G OSS 這顆鏡頭。今天再次把這顆鏡頭拿出來,是因為他除了在旅行中可以幫你拍攝到許多有趣的畫面外,基於他的焦段便利度,以及防手震的功能,讓他成為出門錄影時,也非常好用的鏡頭。

如果你喜歡在旅行中紀錄一些風景,有著 105mm 長焦段的這顆鏡頭,可以輕鬆地幫你補捉到遠方的山、海浪,甚至是一些比較親近人的鳥類。倘若只需要隨手捕捉身邊的朋友,轉到 24mm - 35mm之間,加上防手震的輔助,拍攝日常紀錄的 vlog 也不是問題。

α7IV + SEL24105G|影片截圖

對於錄影新手來說,尤其在使用比較望遠的焦段錄影時,扣除掉使用腳架等輔助設備,我自己的建議是可以盡量的縮緊手臂,或是利用圍牆、柱子之類的支點輔助,有時候甚至蹲下也會是個好方法,畢竟雖然有防手震的輔助,但那並不是萬能的,我們還是要多少靠著自身的力量,來維持著畫面。

由於我自己也是以拍照為主,錄影為輔的攝影師,出門不太會攜帶像是穩定器那樣的設備,所以我在錄製望遠端畫面的時候,會減少運鏡、擺動鏡頭,來減少畫面的晃動,專注的捕捉遠方景色的變化,頂多微微著透過鏡頭的移動,來增加一些視角上的變化。

α7IV + SEL24105G|影片截圖

當然,如果你打算建立自己的自媒體平台,無論是開設哪一種類型的頻道,內景或是戶外,我想 FE 24-105mm F4 G 都會是你創業初期最好的朋友,在室內有 24mm - 50mm 可以運用,出門除了透過廣角一點的焦段來拍攝主畫面,也可以運用 85mm 以上的焦段來拍攝所謂的「B roll」,穿插一些情境畫面,提升影片的質感。

即便是在錄影模式,你依然可以感受到 Sony 對焦系統的強大

α7IV + SEL24105G
Video file

針對錄影的全新設計 - FE PZ 16-35mm F4 G

α7IV + SELP1635G|影片截圖

FE PZ 16-35mm F4 G 發表時,我想大家一眼就可以感受到 Sony 對於錄影這個領域的企圖心,過去在 APS-C 機身上比較常見的「電動變焦」系統,這次也搭載在這顆全新推出的鏡頭身上。透過電動變焦,如果你剛好使用也同樣帶有電動變焦撥桿的機身,例如 ZV-E10 FX3,可以直接在機身上連動鏡頭的變焦環,透過右手單一隻手來進行變焦操作。

α7IV + SELP1635G|影片截圖

因為是電動變焦,可以比起手動變焦更簡單的操作錄影時同時變焦,如果想要簡單的拍攝一些類似「 Dolly in Zoom out」的畫面,比起透過手動對焦共容易達成。即便你對於錄影操作上是新手,但只要稍微練習,就可以做出很多商業拍攝,甚至電影運鏡時候會使用到的技巧,滿足你對於操作上的想像。

α7IV + SELP1635G|影片截圖

353g 的重量、內變焦的設計,讓 FE PZ 16-35mm F4 G 也非常適合透過穩定器來操作使用,同樣的,他也非常適合進行自媒體的拍攝。雖然 FE PZ 16-35mm F4 G 本身並不帶有鏡頭上的防手震,但借助於焦段很廣,同時現在 Sony 機身也搭配了 5 軸光學防手震,抖動相對比較不明顯,另外由於足夠廣角,當我們再開啟機身的「積極」數位防手震裁切後,畫面依然有很大的空間,無論室內室外都很好使用。

α7IV + SELP1635G|影片截圖

當有機會出國旅行時,無論是走進聖家堂的內部,或是穿梭在瑞士少女峰,16-35mm 這樣的焦段可以更輕鬆的讓你將世界各地的景色收攬其中,輕便的重量,在旅行上也不構成太大的負擔。

α7IV + SELP1635G|影片截圖
α7IV + SELP1635G
Video file

FE 35mm F1.4 GM 讓你在入夜後畫面依然明亮

α7IV + SEL3514GM|影片截圖

對於錄影來說,入夜又會是另一個挑戰,透過大光圈鏡頭來爭取更多的進光量,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做法,無論走訪台灣哪座城市,少不了夜市中的巡禮,幫同行的夥伴拍攝一些畫面,或是紀錄城市夜裡燈火通明的景象,絕對是旅行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如果手持錄影,開啟積極防手震模式時,由於 35mm 的視角比較廣,經過裁切後,在戶外夜景拍攝上,還是非常的好用,隨然邊走邊路還是會產生些許的震動,但如果有比較多的機會定點拍攝,搭配部分的移動畫面,整體上還是可以做出很好的效果。

α7IV + SEL3514GM|影片截圖

如果有機會拍攝人物,可以利用上一篇文章分享過的方法,透過一些商家、路燈的光線來讓主體變得更亮一些,一方面可以保留現場的氛圍,一方面也不至於讓人物變的過暗。

而我自己在夜景時偶爾也喜歡用一些比較慢的快門速度來呈現環境的感覺,例如你可以嘗試把快門速度調整到 1/8 秒,來拍出城市的流動感。

α7IV + SEL3514GM|影片截圖
α7IV + SEL3514GM
Video file

Sony 鏡頭光圈環在錄影上的應用

近期除了 GM 鏡頭以外,有越來越多的 Sony 鏡頭增加了「光圈環」的設計,無論是在前幾篇文章介紹過的 FE 40mm F2.5 G 這類輕便的鏡頭,或是這篇文章中出現的 FE PZ 16-35mm F4 G,都已經增加了光圈的部分。

Sony 近期針對鏡頭上的設計,有更大幅度的注重到了錄影上的需求,例如光圈環多半都有 「光圈刻度」的開關,我自己在「拍照」時,很喜歡光圈環在轉動時,有「一格一格」的設計,這可以讓我不用看參數,就知道自己轉動了多少光圈,當專注在拍攝時,會幫上我很大的忙。但在錄影時,我可以切換轉盤,讓他變成了像是電影鏡頭那樣可以很順暢的調整光圈,來控制畫面中的進光量,同時不會因為光圈調整的震動而干擾到錄影時的穩定性。

α7IV + SEL3514GM|影片截圖

另外,在 FE PZ 16-35mm F4 G,以及全新推出的 FE 24-70mm f2.8 GM II鏡身上,又增加了全新的「IRIS Lock」,也就是「光圈鎖」開關,這個開關的功能,是可以把你的光圈環轉動範圍,限制在手動光圈還的部分,或是限制在「A」,也就是 Auto 的部分。

當我們把光圈環設置在 Auto 時,其實我們可以利用機身上的轉盤來控制鏡頭的光圈,回歸到沒有光圈環鏡頭的操作方式。

而這個對錄影上來說有什麼好處呢?

因為我們現在可以把「拍照」跟「錄影」的參數分開設置,透過「靜態影像/動態影像/S&Q轉盤」在靜態與動態拍攝之間切換,而且各自會保留各自的參數,因為很多時候,在同一個場景拍照跟錄影的參數不見得會相同,而這時如果使用鏡頭本身的光圈環來調整光圈,在你要切換模式時,光圈數值就會停留在原本那邊。例如我拍照預計要使用 F4 來進行拍攝,但錄影我想調整到 F8,如此一來,如果我是使用「光圈環」來做調整,即便我改變了模式,從拍照切換成錄影時,光圈的數值就會保留在原本的位置。

但如果你是透過機身的轉盤來調整,你原本設置給錄影的光圈是 F8,轉到拍照模式無論你怎麼調整,再切回錄影時,又會回到 F8,這樣就可以讓你很輕鬆的在拍照與錄影之間切換。

α7IV + SEL3514GM|影片截圖

我們想請求訪問您的地理位置,以便為您提供定制的體驗。請注意,您可以隨時通過瀏覽器設置撤回您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