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盛夏.輕裝散策 跟著里卡豆漫遊東京近郊
跟著里卡豆去夏季的日本拍攝美麗風景照,以了解各攝影技巧。快拿起相機一起提前為你即將到來的旅行準備!帶著最適合旅遊的器材組合,為期待已久的旅遊留下珍貴紀念!

里卡豆
自由影像工作者,從事攝影、無人機航拍等影像業務,以「空拍攝影」、「空間攝影」、「建築攝影」、「旅遊攝影」為主,擁有豐富的接案經驗。攝影作品授權於台灣外交部、交通部觀光局、縣市政府等單位,同時擁有豐富的日本旅遊攝影經驗。
Instagram|songmatin
這趟旅行對我來說非常特別,是首次夏季日本之旅。原本以為高緯度會相對涼快,沒想到面臨到酷暑的挑戰,夏天旅遊考量到酷暑會消耗自身體力,此行以 Sony α7 IV 搭配鏡頭「FE 20-70mm F4 G」、「FE 50mm F1.4 GM」,這是我很常推薦的輕便旅遊攝影組合。

更動人的旅遊攝影技巧-觀察當地生活或捕捉預想畫面
更動人的旅遊攝影技巧-觀察當地生活或捕捉預想畫面
如何拍攝一張有溫度的照片,我會將當地人的生活型態或故事寫進照片當中,如此一來便加入了更多的敘事空間,而不只是單純的靜態風景照。同時,我喜歡在旅行的路上時刻保持著好奇心、觀察當地生活型態,預測將會發生的故事。
比方說江之電火車經過的過程,所謂事先預判,可以事先查詢時刻表,知道電車經過的時間,也能大幅減少等待。
一旦能預測將會發生的事,便能提早思考畫面構成。更需要多一點的觀察力及想像空間還有耐心,就能捕捉到更多難得的瞬間。
平常我會將 α7 IV 設定成全域對焦模式,臉孔辨識設定在人眼,藉此提昇捕捉稍縱即逝畫面的成功率。
比起固定的拍攝點,我更喜歡在都市內偶遇的小巷夾縫中亂竄,這並非一般遊客會走的通道。在這樣的條件當中,比較有機會可以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畫面,也擁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更細膩的旅遊攝影技巧-透過光影讓場景注入靈魂
更細膩的旅遊攝影技巧-透過光影讓場景注入靈魂
除了讓照片說故事,控制畫面中的光影變化,也是提昇照片層次的方式之一。
追光逐影最好的方式是步行,一趟旅行的好照片大多是走出來的。或許你可以事先透過軟體觀察太陽角度,但相信我,沒什麼比得上親自走一趟來得有用。
都市旅行時,我偏好選在陽光最強烈的時候出門,也就是肉眼可以明顯看到光線和影子交錯的時候。
在這樣的強光條件當中,舉凡大樓的間隙、鐵道高架橋的縫隙,甚至是玻璃帷幕大樓反光,都能帶來不錯的戲劇性光線變化效果。
至於前往鄉村、郊外旅遊時,由於建築大樓、遮蔽物普遍較少,因此我會選在早晨或傍晚的時候拍攝,我常常在日出之前出門,或是拍到完全天黑才用餐。
尤其在夏天旅遊時,遮蔽少意味著要曬更多的太陽,中午還是建議找個地方躲太陽,避免中暑。因此,我偏好在日出、日落前後2-3小時拍攝,此時的光線最棒。記得隨時注意水份補充,這絕對是夏天進行旅遊攝影最重要的事。

動態攝影技巧:延伸靜態之美
動態攝影技巧:延伸靜態之美
每個人的旅遊記錄方式不同,對我來說,仍是以靜態攝影為主。不過擁有 α7 IV 之後,開始喜歡上錄影的感覺,有些畫面確實用動態來呈現能有更好的效果。
旅遊時盡可能輕量化移動,不太會帶著穩定器。直接使用相機的防手震功能,將防手震改成「ACT(積極防手震)」,在犧牲一些畫面裁切後,可換取更穩定的拍攝效果。這也是 FE 20-70mm F4 G 優勢,20mm 開啟積極防手震自拍時,仍能將整個人帶入畫面當中。
ACT(積極防手震)畫面穩定效果真的很不錯,我都是透過這個方式錄製畫面。
還可以使用 SUPER 35 模式獲得 1.6 倍裁切,再搭配 ACT(積極防手震),共獲得兩段裁切效果,以拍攝更遠的風景。即便是經過了裁切錄製,仍能獲得相當不錯的 4K 60P 影像品質。
近幾次前往日本旅遊,我都是採取靜態攝影和動態影像一同拍攝的旅遊方式,行前會根據旅行目的地調整比重。一旦出現喜歡的畫面或構圖,我都是先拍照,再錄影。
近年由於短影音的興起,我也不再執著一定要錄製橫幅的影像,只要好看都拍,專注在構圖和畫面表現即可。現階段無論是橫幅或直幅的影片,都會有派上用場的時候。
總結來說, 20-70mm 的焦距相當靈活,非常適合鄉村小巷或大樓巷弄之間,可以讓我專注在旅遊的過程當中,我只要放心尋找喜歡的畫面及構圖即可,完全不用擔心解像力的問題,畫質非常優秀。
50mm 標準焦段 mm 是個適合說故事的視角,F1.4 更是夜間攝影利器。基本上我都是白天全程使用「FE 20-70mm F4 G」拍攝,入夜之後改成「FE 50mm F1.4 GM」掃街,輕鬆寫意的旅遊配置,推薦給喜歡輕裝旅行的攝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