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訣

基礎攝影:關於人像攝影 你不想錯過的幾件小事

上次我們介紹了關於攝影的曝光金三角,現在我們就要直接來實戰人像攝影。

關於這個主題可能有一些你早就已經聽過也了解,但可能有一些跟攝影完全無關卻非常重要的細節需要注意,在你找到第一位模特兒之前,不妨一起來聽我分享的人像攝影心得。

by Kimin

Article Categories

Body Category
Lens Category
7

讓被拍攝者感到舒服

每一個對拍人像有興趣的攝影師都會知道這個概念,因為你拍的不是沒反應的風景、不是冷冰冰的物體,你拍的是一個活生生、有感覺的人。

不論你是拿什麼牌子的相機、不論你的對焦速度有多快、不論你的拍攝技術有多好,只要讓畫面中的主角感受到不愉快、不放心,你就很難得到想要的畫面。所以讓

被拍的人「感到舒服」絕對是人像攝影第一要件。

對於讓人感到舒服這件事其實沒有什麼公式存在,這就好像交朋友一樣,這世界上不存在交朋友的必勝心法。但基本上還是有一些規則可循:

  • 如果你認識被拍攝的人,或者他們就是你的家人:試著不要在拍攝前跟他們吵架。如果你想要他們在鏡頭前自然開心的笑,那麼在拍攝前對他們的小錯誤開罵肯定不會獲得什麼好畫面的。
  • 如果你不認識被拍攝的人,例如你拍的是模特兒:當個有禮貌而且好相處的人。誠摯的介紹自己、說明今天我們要拍什麼、對今天拍攝有什麼想法、喜歡左臉還是右臉、自己準備了什麼等等。喔對了,我自己有一個原則:永遠-不要觸碰模特兒,如果必須觸碰到,例如需要調整他看不到的地方而旁邊沒有人可以幫忙,一定要先徵求對方的同意。
  • 如果你是街拍攝影,你要不就是完全不要讓他們知道你正在拍照,不然就是上前誠摯的說你正在拍,並且徵求他們的同意。關於第一點你可以使用Sony機身內的靜音快門讓你的存在感降到最低;而第二點情況還有機會讓他大方的給你拍攝。但最糟糕的莫過於他已經發現你了,而你什麼表示都沒有,那對方肯定會對你的鏡頭產生極大的心防。例如我要拍咖啡廳的店員,我會去徵詢他拍攝的同意,告訴他這些照片不會公開/要公開在哪,請他繼續做他的事,其實就我的經驗來說,大方跟陌生人說明來意,最終獲得好照片的機會並不算低。

簡而言之,當個有禮貌且好相處的人、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甚至適時的展現幽默感,是讓被拍攝者感到心安、放下心防的第一要件。

很多攝影者會無意中忽略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但我認為這件事會比接下後面要講的相機設定,或者是光線的位置重要的多。

攝影師的魔法:構圖

每一個優秀的攝影師,都會很清楚地讓你一眼就知道照片裡的主角是誰(除非他們刻意不讓你知道)。所以這就牽扯到一個很關鍵的技巧:構圖。

構圖是攝影師的魔法,可以讓你在拍照後還能夠繼續去引導你照片的觀看者,要把重點擺在什麼地方,或者是要先看哪裡。但通常來說,光是把主體拍的夠大就已經完成一半的工作了。

ZV-E10 + FE 40mm F2.5G|40mm, F2.5, 1/125s, ISO100

畫面中有模特兒、有杯咖啡、有雜誌,有後面兩個台北的字。但你會很清楚主角是模特兒。

最大的原因是這個主體很大,再來是我們人眼本來就習慣會去看其他人。如果這張照片我是用廣角鏡頭拍,主體的感受就不是那麼明顯了。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想請各位比較下面兩張圖,哪一張比較能夠明顯的看到誰是主體?

ZV-E10 + FE 40mm F2.5G|40mm, F2.5, 1/200s, ISO100

(雖然另一張是側拍,但我想你應該懂我的意思)

我在拍攝構圖時,相機的數值的調整可能花不到我可能三秒鐘,但我確定會花很多時間在讓畫面「變乾淨」,想辦法轉動鏡頭、移動腳步、請模特兒轉動身體、挪動位置等等,為的就是讓畫面不會有其他東西來搶走主體的風采。右邊那張照片如果不看左下角的話,畫面裡有模特兒、有2張桌子、4張椅子、有台北的字樣、有字樣在玻璃上的反射,畫面有太多東西了,你可能一時之間搞不清楚這張照片到底想要表達什麼。這時候你可以拉遠鏡頭、移動你的屁股,然後試著站起來或蹲下來拍攝。試著讓畫面的重點放在主角身上。兩張照片的功能性不同,但左邊那張肯定比右邊更容易讓人抓到重點。

基礎構圖法

坊間有許多攝影構圖的教學,內容五花八門,連數學上的黃金比例都用上了。但老實說拍照拍了這麼多年,我拍人像真正會用到的也就只有兩個,它們分別是「九宮格構圖法」或「三分構圖法」。

概念超級簡單,就是把整個畫面切成九份或三份,無論主體大或小,試著把你畫面的重點放在九等份或三等份的交叉線上。我實際給各位看幾個例子:

你幾乎可以在我的每一張人像照片中看到它們的蹤影,當然這只是一個通則,絕對不代表照片這樣就會比較好看,但這的確是一個很常被用在人像拍攝的構圖方式,各位不妨在拍攝人像的時候可以嘗試看看。

其他有關構圖的注意事項:切頭與切腳踝

關於拍照有時可能會有一些禁忌,例如我曾被媽媽告誡不要在別人睡覺的時候拍照,說是會把人的魂魄拍走之類的可能有些迷信的事情。但在攝影上也有一些小禁忌是你可以在拍攝時避免的:

α7IV + FE 55mm F1.8ZA|55mm, F1.8, 1/400s, ISO100
α7IV + FE 55mm F1.8ZA|55mm, F1.8, 1/400s, ISO100

雖然不是一定不能做,但有些人會忌諱構圖時切到頭部,有一部份是因為可能會導致不吉利,也有些人會覺得這樣構圖怪怪的。切到頭部是我比較不在意的點,但有更多時候,我會再把鏡頭更拉遠一點,要切頭就切更多,直接讓畫面變成大特寫臉部。完全聚焦在臉部表情上也是一種表現方式。
 

在構圖上其實我沒有什麼限制,但唯獨有一種我真的沒辦法接受,那就是切腳踝:

ZV-E10 + FE 40mm F2.5G|40mm, F2.5, 1/4000s, ISO100
ZV-E10 + FE 40mm F2.5G|40mm, F2.5, 1/4000s, ISO100
ZV-E10 + FE 40mm F2.5G|40mm, F2.5, 1/4000s, ISO100

拍攝人像時切到腳踝(上左圖),這會讓整張照片呈現一種不穩定感,好像這個人隨時會往左右倒下來的感覺,這是我會盡力去避免的一種情況。這張照片如果試著拉遠鏡頭,嘗試七分身或者是半身的構圖,是不是感覺上會來得穩定一些呢?

讓背景變糊 - 把光圈開大就對了

對於絕大多數拍人像的設定,我就只有一個建議:把光圈開大。

 

對於絕大多數拍人像的設定,我就只有一個建議:把光圈開大。

就如同我們前一篇文章《掌握曝光金三角 精準曝光無難事》裡提到,使用大光圈好處多:

  • 使景深變淺,凸顯主體
  • 增加進光量,縮短快門速度,減少手震機率
  • 增加進光量也可以使感光度保持於低點,讓畫面不至於產生過多雜訊

那麼,光圈多大算是適合人像的拍攝呢?在攝影的世界裡,應該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嫌光圈太大的,從 F2.8 開始一路往超大光圈的 F1.4 甚至 F1.2Sony 有各式各樣的大光圈鏡頭可以選擇。我們這裡使用的是 ZV-E10,搭配的是一顆輕巧高品質的大光圈鏡頭: FE 40mm F2.5 G

ZV-E10 + FE 40mm F2.5G|40mm, F2.5, 1/200s, ISO100
ZV-E10 + FE 40mm F2.5G|40mm, F2.5, 1/160s, ISO100
ZV-E10 + FE 40mm F2.5G|40mm, F2.5, 1/200s, ISO100

上面三張照片都是使用FE 40mm F2.5 G 所拍攝,大光圈所造成的散景讓模特兒 Miars 完美的被襯托出來,看照片的人既可以清楚的知道整個畫面的重點是什麼,也不會因為其他東西而分心,看的人很清楚明白的知道,這張照片就是要表現模特兒。至於背景是什麼?你稍微能夠從散景中辨認出來應該是一間咖啡廳。

如果你沒有特別的需求或 Idea,我都會建議各位把光圈開大,不管你的鏡頭光圈數值為何,反正往數字越小的地方轉就對了!

沒大光圈又想要散景 - 我們還有兩個辦法

通常鏡頭的價格會與它的光圈呈現正相關,同樣的焦段、光圈越大就越貴。但如果你有預算考量,但又想獲得大光圈虛化背景的能力,該怎麼辦才好呢?我們不妨換個作法:把鏡頭拉遠,或者使用望遠鏡頭;再來是靠近一點。

虛化背景、讓主體跳出來,並不是大光圈鏡頭專屬的特殊能力,還有兩個鏡頭的光學特性也可以達成大光圈也有的淺景深,那就是「長焦」與「相機與被攝體與距離」。

先來說長焦,顧名思義就是把焦距拉長,更具體的來說就是鏡頭拉到望遠的部分,或者是使用望遠鏡頭。我們剛剛提到的 FE 40mm F2.5 G 是一顆定焦鏡,所以沒有廣角或望遠的分別。但如果你使用的是 E 16-55mm F2.8 G 這種「變焦鏡」,就可以試著拉到這顆鏡頭的「望遠端」55mm,相對來說這顆鏡頭的「廣角端」就是16mm

在相同拍攝距離、相同光圈大小下,望遠端的散景會比廣角來得明顯,以下我們舉一組例子:

16mm F2.8
35mm F2.8
55mm F2.8

上面三張圖可能不太容易看得清楚,我們把人的比例放大到相同,你就很容易明白其中的差異了:

16mm F2.8
35mm F2.8
55mm F2.8

注意看模特兒的後面!右方的盆栽在廣角 16mm 下你可以很清楚的辨認,甚至葉子形狀都清晰可見,但在望遠端 55mm 的情況下,你就不太容易辨識出來了。在相同距離、相同光圈的條件下,焦段越遠,景深就越淺,因此你能夠獲得越模糊的背景。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說某些鏡頭是「人像鏡」,例如很常見的 FE 50mm F1.8 系列,同時掌握了中焦段與大光圈;但也有人說 FE 85mm F1.4 GM 是人像鏡,它又比 50mm 更望遠一點,自然能夠獲得更淺的景深;又或者 Sony 還有 FE 135mm F1.8 GM,充分掌握長焦與大光圈的優勢,而我最喜歡 FE 70-200 mm F2.8 GM OSS II,我同時有多變化的望遠焦段,還有 F2.8 恆定的大光圈,而且使用起來很自由。

所以如果預算是個考量,大光圈鏡頭不在你的清單內,不妨考慮望遠鏡頭。例如 E 70-350 mm F4.5-6.3 G OSS ,不要小看 F4.5-6.3 這個看起來很小的光圈,350mm創造散景的能力可非常強大

不過要稍微提醒一下各位,Sony 相機的鏡頭是有分全片幅使用的 接環鏡頭(全名為 Full Frame E-Mount 簡稱 FE ),以及給 APS-C 片幅專用的 接環鏡頭E-Mount簡稱 E )。這個接環的實體是同時通用於兩種不同感光元件尺寸相機的,同一顆鏡頭在兩種不同機身上雖然都可以裝,但如果你是交互使用,例如在在全片幅的機身(  α7C/ α7III/ α7SIII/ α7RIV )裝上了 APS-C 鏡頭,機身畫面會自動裁切成 APS-C 片幅的畫面,鏡頭的焦段會乘上 1.5 倍,也就是說原本的 E 70-350mm F4.5-6.3 G OSS,會立刻變成 105-525mm F4.5-6.3 G OSS,變成一顆超過 500mm 的超望遠鏡頭,但光圈依然不變。

第二個不靠大光圈獲得淺景深的方式更簡單,任何一顆鏡頭都做得到,而且效果非常明顯,那就是「相機與主體的距離」。

前面在焦段的地方我們是要固定「距離」去改變「焦段」,但現在我要你去改變距離,也就是更靠近主體一點,它可以是模特兒、你的小孩、寵物或任何東西,試著邁開腳步更靠近一點。

第二個不靠大光圈獲得淺景深的方式更簡單,任何一顆鏡頭都做得到,而且效果非常明顯,那就是「相機與主體的距離」。

前面在焦段的地方我們是要固定「距離」去改變「焦段」,但現在我要你去改變距離,也就是更靠近主體一點,它可以是模特兒、你的小孩、寵物或任何東西,試著邁開腳步更靠近一點。

ZV-E10 + FE 16-35mm F2.8 G|55mm, F2.8, 1/200s, ISO100

以下我們舉一組例子,分別距離 50cm,以及大約 米與 米的距離下所拍攝:

ZV-E10 + FE 16-35mm F2.8 G|55mm, F2.8, 1/200s, ISO100
ZV-E10 + FE 16-35mm F2.8 G|55mm, F2.8, 1/200s, ISO100
ZV-E10 + FE 16-35mm F2.8 G|55mm, F2.8, 1/200s, ISO100

這三張圖都是使用相同的焦段與光圈,甚至連模特兒都完全在相同的位置上,只是我慢慢的往後退而已,你甚至不需要看縮圖就能看得出來散景有差異。我們把三張照片放大來看:

55mm F/2.8 (距離約 50 cm)
55mm F/2.8 (距離約 1 m)
55mm F/2.8 (距離約 3 m)

對焦的距離會直接改變景深的深淺,所以你可以看到背景的改變。最明顯的地方應該是右下角的包包,距離近的很明顯的比距離遠的更模糊一些。

以上就是兩種不靠大光圈獲得淺景深的作法,不論你有沒有大光圈鏡頭,都應該了解到透過「焦段」與「對焦距離」可以改變散景的這兩種特性。各位可以在拍攝時多加嘗試,來獲得理想的散景呈現。

光線、光線、光線

如果你既沒有大光圈,也沒有長焦鏡頭,理想的畫面又不是近拍,那麼我們就可以進階到更高階的東西:光線。

所有優秀攝影師都懂得利用光線,知道什麼樣的光線會產生相應的結果,是學習攝影的重要環節。但光線這個東西千變萬化,實在很難在一個章節裡面全部說明,不如就讓我與各位分享兩個可以注意的地方:

1. 光線的硬與柔:光線的硬與柔有一個大原則,光源面積越大,光線就越柔;相反的光線面積越小,光線就越硬。例如人站在陽光底下,太陽相對於天空的面積很小,所以是一個硬光源;如果是陰天的話,整面天空都會發光,面積非常大,所以光線會非常的柔。

ZV-E10 + FE 40mm F2.5 G|40mm, F2.8, 1/200s, ISO125 (完全在陰影下)
ZV-E10 + FE 40mm F2.5 G|40mm, F2.8, 1/200s, ISO100 (靠近窗戶)
ZV-E10 + FE 40mm F2.5 G|40mm, F2.5, 1/1600s, ISO100 (陽光室外)

上面三張圖分別代表在咖啡廳的三個位置,一個是在靠近咖啡廳較裡層的區域,中間的是在靠近窗戶的位置,右邊是直接站在室外。

  • 在內部的區域陰影比較多,所以你可以發現室外的背景比室內更亮,模特兒也多半是在陰影裡,她身上的光線非常柔和。
  • 模特兒站在靠近窗戶的位置時,你可以發現除了身上的亮度變亮,接近戶外的光線之外,也可以感到照片整體的亮度更為均勻。不過她身上的光線依然非常柔和,沒有明顯的亮/暗陰影分界。
  • 而當模特兒直接站在戶外時,各位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身上有一條陽光產生的陰影。此時模特兒身上的亮度與戶外完全相同,但各位可以看胸前、手部下方的陰影分界非常明確。這就是硬光與柔光的差別。

太陽光的硬光是直接由那一小顆太陽照射而來,面積非常小,所以光線看起來會很硬;而室內的柔光,雖然絕大多數都是室外的陽光所提供,但太陽光並不是直接照射到模特兒身上,而是透過照到戶外的道路、樹葉、人行道、建築物之後反射,進到咖啡廳大面積的落地窗之後,再於室內四處反射而來,所以亮暗的分界你幾乎分辨不出來,因為光線面積很大,呈現出來的效果非常柔和。

我個人最喜歡靠近窗戶的呈現,因爲模特兒與室內外亮度最為均勻。但並不代表中間那張照片就是「比較好」。而是透過這三張照片讓各位認識模特兒所在的位置,會對光線的性質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舉一反三來說,如果拍攝的當天是陰天,那模特兒如果站在外面的陰影也會很柔和,但光線就是由上而下,而不是在室內的從側面而來,但室內外的光線柔和程度可能就不會差很多。

2. 光線的方向:光線來的方向也是拍攝時的重點。這裡我請模特兒站在同一個地方,但我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拍攝。

ZV-E10 + FE 40mm F2.5 G|40mm, F2.5, 1/125s, ISO125 (順光)
ZV-E10 + FE 40mm F2.5 G|40mm, F2.5, 1/160s, ISO100 (側面光)
ZV-E10 + FE 40mm F2.5 G|40mm, F2.5, 1/80s, ISO125 (逆光)

這三張照片模特兒都是站在落地窗的窗邊,但整體的感覺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張順光,光線從我拍攝的身後過來,所以你可以看到 Miars 的整張臉被很均勻的光線包覆著,臉上鮮少有陰影的產生。

第二張側面光,光線從左側而來,所以你可以看到陰影多半是在照片的右側。

第三張逆光,光線的來源就是模特兒後方,她正面的光線其實都是窗外進到室內後,反射牆面而來。所以臉上的光跟室外的亮度差距極大,如果你改變相機設定,要背景亮度正常,那她的臉一定全黑;如果要她的臉亮度正常,那背景一定會亮到過曝,跟上圖一樣。

上面這三張圖並不是要告訴各位該用哪一種角度或光線的方向來拍攝。我的確對順光與側光有所偏好,但在很多的拍攝場景裡,其實我拍自然光人像反而大多數會使用逆光,特別是有陽光會直射進來的場景。但真的是要看場景,也看現場光線而定。

關於光線的章節我們礙於篇幅無法多講,因為光線能夠討論的內容實在太多。但在自然光攝影的範疇之下,我會建議各位多邁開移動,不止是拍攝的模特兒多換場景,攝影者本身也可以多多嘗試各種不同的角度唷!

其他拍攝小技巧

除了光圈、焦段、拍攝距離與光線的運用之外,還有一些拍攝時我很常使用的小技巧想要分享給各位,分別是:

ZV-E10 + FE 40mm F2.5 G|40mm, F2.5, 1/200s, ISO250

身為攝影師,進行拍攝工作時我可能不覺得累,但一到家後就全身氣力放盡,直到有一次看工作時的縮時攝影,才知道自己在拍攝時不斷的前後左右移動,而且又是站、又是蹲、又是趴的。拍攝時多嘗試不同角度,對於攝影能力的養成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訓練。

 

ZV-E10 + FE 40mm F2.5 G|40mm, F2.5, 1/200s, ISO100

在拍攝時,雙腿不要全部直挺挺的站著,你可以試著把雙腿蹲下去構圖、試著把相機放在地板上,或者是把手舉到不能再高,都能夠讓你的相片更有趣生動的一種方式。

另外,如果你覺得畫面有點無聊,不如試著把一些東西放入前景,畫面會從原本的 [模特兒-背景] 的雙層,變成 [前景-模特兒-背景] 三層,畫面會看起來更富有層次感:

ZV-E10 + FE 40mm F2.5 G|40mm, F2.5, 1/2160s, ISO100
ZV-E10 + FE 40mm F2.5 G|40mm, F2.5, 1/200s, ISO100

上面左圖我刻意在右下角將構圖塞入一片盆栽的葉子,並且試著開大光圈讓它模糊,稍微遮到一點模特兒,甚至更多一點也可以,讓畫面增加了層次感。

而右圖,模特兒臉上有一點點白色的光線,畫面看起來有一點灰灰的,其實是我透過一塊玻璃所拍攝,我是故意讓那些白色的倒影在畫面中的。各位覺得呢?你喜歡這樣的構圖方式嗎?

ZV-E10 + E 15mm F1.4 G|15mm, F1.4, 1/1250s, ISO100

最後一種方法,你甚至不需要自己拍攝。把相機鏡頭直接交給你的模特兒,請他自由發揮。攝影的世界裡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ZV-E10 + E 15mm F1.4 G|15mm, F1.4, 1/200s, ISO500

以自拍的情況來說,我們使用全新的 E 15mm F1.4 G15mm 的超廣角對於自拍來說實在是再合適不過,同時重量只有 219 公克,不論是少女還是兒童都可以輕易上手。同時超廣角對於在小餐桌上也能夠有非常廣的視野,如果想要紀錄自己的生活也非常適合。

同時超廣角對於在小餐桌上也能夠有非常廣的視野,如果想要紀錄自己的生活也非常適合。

享受人像攝影的樂趣

每個攝影師都會有自己的攝影偏好,我自己還是喜歡人像攝影多一點,因為相對於不會動的產品攝影來說,人像攝影更多了互動,拍攝模特兒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交朋友的過程,從剛開始雙方完全不熟,到後來雙方都進入那個拍什麼都好看的狀態,其實是很棒的一個體驗。而且模特兒會給你很多不同的回饋,攝影者也可以從中獲得很多不同的想法,我覺得這是拍攝人像最有趣的地方。

本次介紹關於鏡頭的設定、焦段與拍攝距離的運用,認識不同種類的光線,以及其他的小技巧等,都是我在拍攝時隨時都在考慮而且會實際使用的方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讓被拍攝者感到舒服自在,這才會讓好的畫面成為可能。最後還是老話一句:多拍永遠是最好的練習。希望各位都能夠享受拍攝人像的樂趣!

Article Theme

我們想請求訪問您的地理位置,以便為您提供定制的體驗。請注意,您可以隨時通過瀏覽器設置撤回您的同意。